Menu
欢迎访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发挥红色文化社会效益
时间:2019-02-22 13:35:48
浏览:

  

  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上海文化品牌的三大主攻方向,其中包括“红色文化”品牌。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拥有最为初始的红色文化基因,其中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其他城市和区域所不曾拥有的。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之源头。“红色基因根植于城市血脉”。早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处于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之核心地带,其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为革命志士们探究救国道路和进行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早期的孙中山到后来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早期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齐聚上海,在上海开展革命活动。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采纳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一个名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正式成立,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仍然是以上中共全国一大召开作为标志的。与此同时,他们创办了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的出版物——《共产党》月刊,李达任月刊的主编。同年,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并创办了第一份青年团出版物。1920年,李启汉在上海西部的小沙渡工厂建立了第一所工人学校,因为那里工人更集中。“上海近代工业发展中地位决定了它是新社会力量的集中之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无数个“第一”足以使上海“堪称全国红色之源,具有独特的英雄气概和人文气质”。上海建党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价值取向,建立起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建构的大厦,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血统。

  中国红是时代赋予的颜色,党旗、国旗是红色……中国共产党给上海带来的色彩是红色的。上海是中共诞生地、中国革命的源头、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最核心的红色文化基因,近一个世纪以来,红色文化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底色,是上海鲜明的城市标识。上海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新时代气息,同时也具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创新的时代性,更具有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时代精神。上海红色文化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延续至今,仍熠熠生辉,影响着上海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甚至是全国的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这离不开上海红色文化的时代性。改革开放后,上海红色文化文脉得以传承和保护,同时还见证于上海不断腾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当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载体已不仅仅是拘泥于革命旧址、纪念馆等,而是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多方位得以展现。红色文化自产生以来,“见证了近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上海红色文化也见证了上海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红色文化纪念地的认定从原本的600多处增至1000多处,这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基因图谱,有利于上海红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同时,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红色地图,构建上海红色文化地标网络,让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切实感受上海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共的诞生与红色的发展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伴随着上海红色文化的起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对上海红色文化有着深远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上海红色文化在产生以来就带有政治性,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另外,在全球文化杂糅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于上海的红色文化已不仅仅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更参与进了全球文化的竞争行列。红色文化作为软实力,主要体现为“以红色文化传播和交流为途径的文化影响力”,是国际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负了向其他国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也担负了抵抗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思想侵蚀的艰巨任务。红色文化已经内化成“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价值和道德感召”。当前,我国部分文艺作品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即便是重大题材,也可能成为平庸之作,甚至有误导青少年成长的可能性,我国部分年轻人缺乏政治意识和主流价值观,追求拜金主义。这就在警示我们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引领引导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是鱼水交融的关系,上海红色文化正是有了众多的革命活动在此开展才那么具有深刻性和历史性。上海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下的话语转换,其实质性相同,不同的是红色文化更符合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激励着时代青年去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时代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红色文化之所以那么鲜艳、灿烂、繁盛,是与海派文化中的独立、自由、务实、自强、好学、创新、法治、爱国等特点分不开的”。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相结合的海派文化,中西方文化相融合是海派文化的最大特点。上海红色文化是“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基础上滋生、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上海的红色文化更加多元,彰显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上海红色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注入了马克思主义之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上海红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精神。

  因此,我们有责任用好这些优势,发展红色文化这一新的城市名片,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更好发挥出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比如,上海有革命遗址遗迹约657处,现在有遗迹可考的有440处。从时间看,党史资源涉及到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主要集中在民主革命时期。其中,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党史的遗址遗迹最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海中心城区,其中黄浦区有125处,静安区101处,虹口区92处,杨浦区83处。上海的红色革命遗迹不仅数量多,而且分量重,保护级别高。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在上海召开,此外,还有中共中央在上海活动地点可以考证的42处,考证下来的结果是,会址机关有23处,主要领导人固定的住所有5处,党的宣传机构有14处。这些资源都应该好好珍惜和利用。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篇:“庆祝上海解放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下一篇:陈毅曾在这里见证红旗升起:老市府大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