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欢迎访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龙华烈士纪念馆文物研究:战地医生用医德创造救护奇迹
时间:2019-01-31 12:52:03
浏览:

  

  图片说明:“模范军医”吕士才生前所使用的医疗器械。

  龙华烈士纪念馆里,一套显微手术器械包在橱窗里闪烁着银光,仿佛是英雄的泣歌,也像是信仰的召唤……据介绍,这是跟随模范军医吕士才在中越边境的战场上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历史重要文物,吕士才曾用这套手术器材在战地实施多台手术,甚至完成断臂再植手术。

  

  图片说明:吕士才生前所使用的医疗器械。

  今天上午,英雄烈士研究中心召开了首届文物研析成果报告会,邀请了吕士才的妻子——原长征医院副院长、前中央候补委员潘荣文和曾经接受过吕士才救治的战士李刚文现场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

  

  图片说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首届文物研析会成果报告会上,吕士才的妻子潘荣文向记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他是我从心窝里敬佩的人。”头发花白的潘荣文已在耄耋之年,但当她讲述起自己丈夫的事迹仿佛仍历历在目。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边境一场自卫还击作战正趋白热化,大量夜战伤员被转运急救。吕士才作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骨科主治医生,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不顾自身罹患癌症奔赴老山前线。在执行战伤救治任务时,他曾连续17个小时为伤员动手术。“他带着一副深度近视的眼镜,时常半夜为伤员们打石膏、清创面、贴敷料,甚至亲自为他们抬担架、端尿盆。”

  

  图片说明:吕士才的妻子潘荣文和曾经接受过吕士才救治的战士李刚文。

  当时,吕士才倾心为伤员解除病痛,全然不顾自己身患癌症,执意带领医疗团队奔赴前线抢救伤员,战争结束后才回到上海住进医院,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癌症扩散到了肝脏。住院后,他更开始了与死神赛跑,病床上,他依然抓紧绘制微型手术器械图纸,整理战地救护经验和资料,坚持阅读、研究各种医学杂志和资料以及《骨肿瘤》一书的编写,直到10月30日病逝。1980年2月13日,中央军委追授他“模范军医”荣誉称号。

  “吕医生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保住了我的手臂,创造了奇迹,我十分感谢他。”今年60多岁的李刚文是吕士才曾救治过无数伤病员中的一位,他1976在广州军区42军124师372团参军入伍,在被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班”荣誉称号的2营7班担任班长。而在谈起自己的救命恩人时,这位在前线扛枪流血的“孤胆英雄”也几度哽咽。

  当时,李刚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右肩被两发机枪子弹打穿、肱骨粉碎性骨折,主动脉和神经都被打断,血压降为零,整个人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吕士才触摸着战士的动脉,再三思考后说道:“这么年轻的战士,截了胳膊就没法扛枪了,还是让我来试一试吧!”随后,他果断拿出显微手术器械,坐在一张小方凳上,架起3支手电筒作照明,附身趴在用课桌搭成的手术台上,拿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一针一线精心修补起血管。3个多小时过去,终于把动脉的4个裂口全补好,止血夹一放开,血液就立刻流通起来。正是因为吕士才的坚持,李刚文保住了他的手臂,在退役后投入到新的社会建设之中。

  

  图片说明:吕士才的妻子潘荣文出席,吕士才军医文物捐赠仪式。

  此次报告会,潘荣文还带来了当年吕士才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捐赠给龙华烈士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为她颁发了文物捐赠证书并合影留念。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表示,中国军人的舍己为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地阐释了“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龙华英烈精神,龙华烈士纪念馆作为信仰的圣殿,将持续发挥褒扬烈士、致敬军人的作用,激发人们的浓厚爱国热情。“让英烈精神延续,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

上一篇:在史与诗的融合中书写浦东

下一篇:商业搭建频繁占道 代表连续7年为这座“红色摇篮”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