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上海的进步文化运动,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坚持斗争。无论是在轰轰烈烈的八一三抗日时期,还是在日伪包围下的孤岛,乃至全面沦陷之后,进步文化都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突破口,成为冲破日伪严密封锁,改变孤岛沉寂局面的先锋,成为荡涤日伪散布的污泥浊水的滔滔洪流。它给上海人民带来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真实形象,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了解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绩,坚定了上海人民、全国人民坚持全民抗战、持久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他给无数有志青年,指引了一条实现人生理想,报效祖国的途径。在进步文化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青年走出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毅然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经过与国民党市党部的多次协商、交涉,在1937年8月中旬创办了国共合作性质的《救亡日报》以团结抗日的鲜明旗帜、报道的真实性和形式的生动多样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中共领导的、又一具有广泛统一战线性质的主要宣传阵地。
中国剧作者协会在卢沟桥事变一月纪念日时演出的三幕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轰动了上海。
图为《保卫卢沟桥》剧照
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在文协的指导下,1937年9月3日,由难童组成的孩子剧团成立,成为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团体会员。他们演唱的《谁说我们年纪小》、《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和演出的《捉汉奸》、《放下你的鞭子》街头剧,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图为孩子剧团在武汉与邓颖超等合影。
1938年7月,上海剧艺社以中法联谊会戏剧组的名义宣告成立。演出的剧目,有反映市民日常生活爱情纠葛的现实剧,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也有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中外名剧。上海剧艺社是孤岛时期上海剧目最多,演出时间最长的一个剧社,名副其实地成为孤岛剧运的中心。
图为上海剧艺社演出的《花溅泪》后合影
当时抗日救亡宣传画
漫画家丁聪当时所做的宣传画《国仇家恨》
1937年12月江苏省委文委创办了《译报》。《译报》刊载的文章,使人们了解了抗战局势及中国共产党有关抗战的主张和政策,被誉为“黑夜天空里的一颗星星,在浓黑里射出一股悦目的光芒”。
图为《译报》制版报头
《每日译报》编辑部出版的《译报周刊》
江苏省委文委以苏商时代出版社名义出版的《时代》周刊
孤岛时期,复社、风雨书屋、每日译报社、每日译报图书部、北社等由党和爱国文化人创办的出版机构相继成立,先后出版了《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续西行漫记》、《西行漫画》等一大批革命进步读物。
图为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
《西行漫记》
《西行漫画》
1938年9月《每日译报》图书部出版的毛泽东著的《论持久战》单行本。
1940年5月出版的毛泽东著的《新民主主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