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阴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1927年10月鲁迅和夫人许广平到达上海,迁入了他们在上海的第一个住所横浜路35弄(景云里)23号。以后,又曾入住景云里18号、17号。在此期间,鲁迅进行了频繁的创作和编辑活动,与许多文学青年结成了战斗友谊,其中有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美国作家、记者史沫特莱到景云里看望了鲁迅,并与鲁迅成为知己。内山完造也是鲁迅在景云里居住期间去内山书店买书时相识的。鲁迅参与发起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鲁迅景云里旧居)
1930年5月12日鲁迅迁入四川北路北川公寓(原拉摩斯公寓)3楼4室。在这里,鲁迅发表了著译作品大约170多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论第三种人》、《友邦“惊诧”论》等都是在这里诞生的。鲁迅住此期间会见红军将领陈赓。编辑《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等。
1933年4月11日,鲁迅从拉摩斯公寓搬到大陆新村9号,直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这里,鲁迅曾致电中共中央,祝贺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功,称“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表示“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先后编辑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七本杂文集,翻译《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外国名著,编成《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木刻作品集。他还掩护瞿秋白夫妇、冯雪峰等共产党人在此居住。
(鲁迅存书室旧址)
1950年,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示,在许广平指导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位于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1951年1月7日,鲁迅故居以鲁迅生前居住的原貌正式对外开放。故居一楼为客厅和餐室;二楼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三楼前间是其儿子海婴的卧室,后间是客房。
鲁迅故居于1959年5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在沪期间收藏许多文稿和书籍,为安全起见,通过内山完造的关系租下溧阳路1359号作为存书室,1933年3月将6800余册书稿存放于此。藏书中有瞿秋白文稿、柔石遗著等。为遮人耳目,鲁迅在门口挂“镰田诚一”名牌。
鲁迅存书室旧址于1977年12月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
资料来源:上海市重要革命遗址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