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的1月1日至5月27日上海解放,这147天上海各界发生了哪些大事?新近出版的《1949上海解放日志》用“一天一日志”形式,串起大事记、小故事,图文并茂还原历史现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成功、上海人民赢得解放的历史过程。
该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推出。这座城市147天的诸多世相渐渐浮现,每个故事都是对陈年记忆的深度打捞,每幅图片则是对历史讯息的补充与延展。“之所以采用日志体,是想将城市作为一个记录者,以全知视角显示上海解放前夕纷繁复杂的历史,帮助读者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全息性、捕捉历史的鲜活度,进而感悟历史的启示。”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董奇、吴海勇是这本书的编著者,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日志有其不可替代的个体性、鲜活感、即时性。
城市日志容纳不了人世间所有悲喜,但能尽可能打捞折射历史巨变的记忆碎片,以见证时代的伟大变迁。“这些信息看似碎片化,但在史料的搜寻、整理、筛选、取舍上,具有很大难度,我们花费了很多功夫,确保信息的准确、视角的多元,以拼贴出上海解放前夕的波澜壮阔。”董奇说。
社会名人何去何从?黎明前一刻的抉择扣人心弦
《1949上海解放日志》以多个史料片段真实再现了政治、经济、科教、文化等领域名人的命运抉择。当时,国民党对各界名流或拉拢利诱,或威逼追杀。比如,书中收录的《黄炎培与中国民主建国会》《黄炎培日记》谈及,1949年2月15日,黄炎培、姚维钧与盛丕华、俞寰澄、盛康年等离沪赴港。当时,黄炎培以做寿为名,在家中大宴宾客,当宾客盈门之时,他与夫人姚维钧推说去永安公司买东西离家。特务尾随其汽车,黄炎培等在永安公司大门下车后,旋即从边门出来,登上王艮仲预先准备的汽车,迅速驶离,转移到女儿家。这天6时,黄炎培一早起床,9时30分与儿子黄大能同车出发,登船赴港。
在中共中央的特别安排下,黄炎培在3月从香港乘船前往北平。当时上海临近解放,黄炎培为上海解放如何开展提供了大量的情况并提出建议。然而,他的次子黄竞武却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当时距离上海解放只有10天。
事实上,对社会知名人士的“争夺”反动派一直没有放松,而许多名流也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巧妙地躲过了“邀请”。书中透露,国民党在上海全市疯狂进行大逮捕之际,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在学生陆学善的帮助下,悄悄搬往武康路“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1949年5月25日晚上,吴有训在收听完解放区电台广播后,又听到了国民党广播,女播音员所播的一段话使他怔住了:“吴有训先生,你在哪里?听到广播后,请你马上启程厦门,那里有人接你,那里有人接你……”寻人启事连续播送了好几遍。此前,吴有训拒绝了蒋介石邀请他去台湾,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由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
即便海关大楼挂起欢迎解放军解放上海标语,战斗仍在继续
70年前,经过十多天的城市外围攻坚战,浴血奋战的解放军,突入上海苏州河以南市区,上海解放整整历时三天。战争的奇迹正是发生在这三天,城市功能照常运转,人民保安队上街佐助维持治安,解放军坚持睡马路、不扰民,苏州河北岸的国民党守军在规劝下纷纷放下武器——中共上海党组织领导上海人民与解放军里应外合,上海终得解放。不过,这也是异常惨烈的三天。《1949上海解放日志》摘引了一批战役亲历者的口述和回忆录来重现这段历史。
1949年5月25日这一天,曾参加解放上海战役的迟浩田、聂凤智,地下党张承宗等人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战争。比如书中《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的人民革命运动》一文写道:“清晨,张承宗和交通联络员等进入海关大楼,调集部分人民保安队的负责人,成立人民保安队总部。海关大楼挂起了‘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的巨幅标语。此时战斗仍在继续,张承宗等从汉口路边门进入海关大楼时,盘踞在隔壁交通银行里面的国民党军队放起了冷枪。马飞海乘吉普车从沪南区人民保安队指挥部来总部,由外滩下车进入大楼时,也险些被子弹击中……子弹不停地打在仓库墙上,炮声不断地吼着,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
为了完整无损地解放上海,许多英勇的战士倒在了苏州河畔。聂凤智在《一场军政全胜的战争》一文中如是描述:苏州河北岸的国民党守军凭借高大楼房和工厂、仓库等建筑,居高临下,交织成严密的火力网,封锁整个河面和桥路,每个桥头还设有固定的碉堡,并有坦克流动巡逻。解放军夺占桥头行动一再受挫,特别是进攻外白渡桥的部队伤亡很大,在倒下的同志中有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第一船”战士,有首破济南、荣获“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的指战员。
书中不少日志摘引的片段极具现场感,“复原”了历史场景上决定性的一刻。比如,《上海战役亲历记》一文定格了这个瞬间:“这时,27军235团3营7连政治指导员迟浩田又立新功——他和通讯员张瑞林、排长王其鹏通过下水道,进入苏州河,偷渡到河对岸,从四行仓库后边绕过去,抓住一个国民党哨兵,由其带路,摸进大楼,进而控制楼内的指挥部,不仅将楼内守军全部缴械,而且命令桥上的守敌撤下来。国民党苏州河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70年后重温,依然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