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欢迎访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红岩十英烈“回”母校讲述峥嵘岁月
时间:2019-04-03 14:53:09
浏览:

  

  红岩英烈展览现场。本报见习记者邢千里摄

  费巩烈士的复旦大学毕业证书、胡其芬烈士生前与家人的合影、何柏梁烈士在狱中写下的俄文笔记……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共和国不会忘记——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展”引来不少师生驻足观看。

  昨天,“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校地共建基地在复旦大学揭牌。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让烈士回家”系列活动首站走进复旦大学,“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报告会、红岩英烈展览同时举行,晚上还有《红岩魂》话剧展演。红岩英烈文物史料再度唤起人们对峥嵘岁月的回忆。

  红岩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

  红色文化是上海的城市底色。据统计,复旦大学是诞生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复旦师生中仅登记在册的烈士便有50名,其中包括费巩、王朴、胡其芬、何柏梁、唐慕陶、张永昌、陈以文、艾文宣、胡作霖、石文钧等10位红岩英烈。

  王朴烈士之子王继志也来到报告会现场。他和复旦学生忆及自己的父亲,激动不已。

  王继志说,父亲人生的转折点就在复旦大学。1944年,王朴考入了设在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期间,他接受了进步思想,由此坚定了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1946年,王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党重庆北区工委委员。1948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小群,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你还年轻,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咱们的孩子好吗?我看孩子就取名‘继志’。继承的‘继’,志向的‘志’。”

  1949年10月28日,王朴慷慨就义,年仅28岁。一个多月以后,重庆解放。忆及此,王继志红了眼眶,“要说父亲最宝贵的品质,我想就是在生死之间,我的父亲毫不畏惧,愿意为了心中的信念,牺牲一切。”

  除王朴烈士的事迹外,由红岩馆讲解员刘帅、卢叶、古越组成的红岩故事宣讲团还分别讲述胡其芬、陈以文两位复旦红岩英烈的动人故事,让全场观众感动泪目。

  让英雄群体更贴近当代青年

  红岩英烈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更重要的是让当代青年走进英雄群体的内心世界。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厉华《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改编的话剧《红岩魂》昨晚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上演。该话剧以女大学生小周为了完成“狱中八条”的毕业论文,在歌乐山烈士墓采访“11·27”大屠杀幸存者“张爷爷”为引子,围绕“《挺进报》事件”的发生展开,用五个“温暖”的故事串联全剧,艺术再现刘国鋕、王朴、陈然、小萝卜头、江竹筠等年轻的英烈群像。

  同龄人的视角,让英雄群体更加贴近当代青年,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和革命信仰也激励着当代青年更好报效祖国。

  看过话剧,复旦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吴松阳感慨万千,原籍重庆的他从小阅读《红岩》。吴松阳说,红岩英烈让他意识到青年人不仅要“读书面对圣贤”,更应“立志胸寸社稷”,所谓医者仁心,要把为更多人解除病痛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为了医学事业和公共利益的无私奉献也是烈士精神。”

  今年9月,吴松阳将继续在复旦大学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如今,中国梦已落在我们青年一代的肩上,这个过程需要锤炼磨砺,需要时间积淀,但我相信,有伟大精神的指引,有时代使命的召唤,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孤单。”

  据介绍,活动下一步还将走进四川、江苏、陕西等地,预计在今年内让百位红岩烈士的事迹、精神在烈士家乡以及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生根发芽,世代传承。

上一篇:主题书展生动展现上海红色历史画卷

下一篇: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电视剧《老虎队》全方位展现淮海战役